解决方案
SOLUTION
全部分类
/
学校医院

学校医院

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,高校规模日趋扩大,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,与之相配套的基建设施也在大规模建设之中。为了适应新形势,各大高校纷纷建造面 积上2万m的学生大食堂。新建的高校学生大食堂在就餐模式、经营模式、空间模式、建筑规模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均与传统的高校食堂有了 较大的变化。 
一高校食堂的现状 
 
1.就餐模式就餐模式是指制餐和购餐及彼此之间交易的形式,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 
几个阶段: 
(1)大锅饭模式。饭菜通常由大锅熬制(品种少、味道差,难以满足口味各异的就餐者),是高校食堂较为传统、运营时间较长的“温饱型”就餐模式。 
(2)营养快餐模式。饭菜的制作仍沿用传统大锅饭模式,只是将成品饭菜通过科学配餐进行销售的快餐形式属于“营养型”的就餐模式。该模式因种种弊端,实际运营的时间并不长。 
(3)多元化模式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就餐者已不满足于“温饱型”和“营养型”的就餐模式。为了满足就餐者的需求,目前高校食堂的就餐模式可谓样式繁多,大体可分为:明档风味式、自选式、点菜式、西式快餐等,呈现出多元化趋势。 
2.经营模式 
经营模式是指食堂在运营过程中计划、组织和管理的方式。目前高校食堂的经营模式大致分为:独立经营、联合经营和社会经营等三种。 
3.空间模式 
不同的就餐、经营模式应有不同的建筑空间与之相适应,伴随就餐、经营模式的变化,其建筑空间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: 
(1) “三段式”。食堂的建筑空间大体分为三大部分:厨房操作区、备餐售饭区和餐厅区,且各功能空间的划分比较明确和固定,为我国高校中、小食堂较为常见的空间 模式。因食堂的厨具种类少、布局简单、工艺流程不复杂等,建筑空间相对简单;同时也因功能较固定、空间不甚灵活而制约了发展。该模式食堂的建筑面积 
通常不大,单层建筑居多,如同济大学学生食堂。 
(2) “庭院式”。随着规模的扩大,厨房和餐厅面积也相应增大,为了满足某些特殊需要(如美观、采光、消防和存放等),通常在厨房或餐厅中心区域设有内庭院。内 庭院若设计得当,将能营造一个比较幽雅的环境,反之,不仅因内庭院而降低土地利用率,而且会破坏厨房或餐厅内部空间的有机联系。该模式建筑体量通常比较 
庞大,如北京亚运村运动员餐厅。 
(3)“内外式”。内为厨房(或餐厅),外为餐厅(或厨房)的一种空间模式。因平面的内外相套,导致售饭台附近的人流彼此交叉,交通不畅,特别是“内厨外厅”的空间模式,情况更为严重。该模式建筑外形通常为圆形或方形,内部空间通常比较简洁,如清华大学14学生食堂。 
(4)“多元式”。基于就餐模式的多元化和经营模式的复杂化,要求相应的建筑空间应具有可满足使用功能的灵活性、建筑空间的贯通性,如清华大学西区学生食堂。 
二高校食堂的特殊性 
高校食堂不仅有别于社会上的餐馆,也有别于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的食堂,其特殊性如下: 
(1)经营上的非赢利性。不以赢利为目的,加上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,饭菜价格相对较低。该特性要求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前提下,应尽量降低建筑的造价和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营成本。 
(2)货源上的自给性。为降低饭菜成本,通常有自己的种植和养殖基地;为稳定饭菜价格、平抑市场波动通常进行大宗采购并拥有大容量储备仓库。该特性可相对节省各个食堂中冷库和库房的建筑面积。 
(3)大规模的配送性。对于数量众多的高校食堂,有时单独设有加工配送站(如米饭加工生产线和副食粗加工生产线等),经加工后配送至各个食堂。该特性可相对节省各个食堂中副食粗加工、米饭加工等的人员、设施和空间。 
(4)管理上的信息性。在当今信息时代,高校食堂已取消“票物”交易形式,采用更安全、更便于管理的饭卡形式。该特性要求食堂内应有网络系统。 
(5)就餐者的单一性。就餐者为本校学生,人数较稳定,且通常三五成群聚集就餐,餐厅成为学生的一个交流场所。 
(6)品种的多样性。就餐者来自全国各地,饮食习惯不同、口味各异,就餐者的选择更趋多样化,并因经济状况不同,需设不同档次的饭菜。 
(7) 就餐时段的固定性。有比较固定的就餐时段,该时段内就餐者比较集中;有时因学生上、下课时间的不一致,在就餐时段内可分批接待就餐者;每个就餐者购餐数量 不大,就餐时间较短,通常约为20 min,因而一个座位可供多人使用,即1 000座位的食堂能供2 000~3 000人就餐,这点也有别于上、下课时间一致的中小学校学生食堂。 
(8)就餐人数的季节性。每年寒暑假就餐人数骤减,是高校食堂的淡季,这点有别于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食堂。

售后服务热线:400 826 6651 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8:00-17:00

Copyright © 浙江徐氏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    备案号:浙ICP备09002832号        技术支持:中企动力 嘉兴